协议结婚是否有效?


协议结婚是否有效,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从婚姻登记的角度来说,如果协议结婚的双方满足法定登记条件,并且经过了法定程序,那么在法律层面婚姻是有效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同时,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 然而,协议结婚中双方签订的所谓“结婚协议”,情况就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夫妻之间签订的结婚协议要想有效,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条件,也就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如果协议内容涉及财产、子女抚养等内容,且符合上述条件,通常是有效的。但要是协议内容涉及到协议生效,双方婚姻关系成立、解除,或协议内容限制当事人再婚、生育等权利的,则认定该部分内容无效。 简单来讲,只要满足法定结婚条件并进行了登记,协议结婚在法律上是有效的婚姻关系,但协议的具体条款要根据其内容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来判断效力。 相关概念: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公共秩序就是社会的一般利益,善良风俗就是社会的一般道德观念。这是法律对民事行为的一种基本要求,违反这些要求的行为可能会被认定无效。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不同年龄段和精神状态的人,民事行为能力不同。比如,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一些行为需要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