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执行罪是否属于刑事案件?
我之前和别人有经济纠纷,法院判对方还钱,但对方一直拖着不给。我听说这可能构成拒不执行罪,可我不太确定这到底是不是刑事案件。我就想弄清楚,如果是刑事案件,那就能更有力地让对方还钱了,所以想了解下拒不执行罪到底属不属于刑事案件。
展开


拒不执行罪属于刑事案件。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拒不执行罪,全称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指的是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法院已经判了要做某件事,比如还钱、归还物品等,而当事人有能力去做却故意不做,并且达到了情节严重的程度。 从法律依据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明确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之所以将其认定为刑事案件,是因为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司法秩序和法律的权威性。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是代表国家司法权作出的,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允许当事人随意拒不执行,那么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公信力将受到极大损害。同时,这也会影响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实现,使得司法救济变得毫无意义。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要认定构成拒不执行罪,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要有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其次,行为人要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最后,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比如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或者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等情形。 所以,当遇到有人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且符合上述条件时,权利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追究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责任,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司法的权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