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有哪几大要点?


劳动合同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下面为您介绍劳动合同法的几大要点: 一、劳动关系的建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这意味着,不管有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从劳动者开始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那一天起,双方的劳动关系就已经成立了。比如,小王在 3 月 1 日开始到一家公司上班,虽然还没签合同,但从这天起,他和公司就存在劳动关系了。 二、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 该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例如,小张入职后公司一直没和他签合同,过了三个月才签,那么这多出来的两个月,公司要支付他双倍工资。 三、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对试用期进行了详细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比如,小李签了两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最多只能是两个月。 四、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在符合法定情形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支付经济补偿。比如,用人单位因经济性裁员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而劳动者在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或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五、集体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六、劳务派遣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范。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