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在我国,有不少法律法规是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制定或者包含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内容的。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一部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它涵盖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等多个方面。比如家庭保护方面,规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根据该法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一)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二)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等。 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部法律旨在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它规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不良行为的干预、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和犯罪行为的预防等内容。比如对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该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应当加强管理教育,不得歧视;对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情况予以处分或者采取专门矫治教育措施。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和未成年人密切相关。它保障了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该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也有涉及未成年人的条款。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刑法有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等特殊规定。例如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