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期徒刑的法律规定解释有哪些呢?
我对无期徒刑不太了解,想知道在法律上是怎么定义和规定的。比如被判处无期徒刑后要在监狱待多久,有没有机会出来,在什么情况下能出来等,希望能有详细的解释。
展开


无期徒刑是一种严厉的刑罚,它意味着犯罪分子将被终身监禁在监狱里。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并非一定会在监狱中度过一生。 从法律概念上来说,无期徒刑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一种刑罚,它主要适用于那些罪行严重,但又不必判处死刑,而判处有期徒刑又不足以惩罚其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它剥夺了犯罪分子的终身自由,让他们在监狱中接受改造。 我国《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对于无期徒刑而言,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也就是说,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如果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是有机会获得减刑的,但至少要服刑十三年。 另外,《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了假释制度。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不过,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所以,无期徒刑虽然看似是终身监禁,但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犯罪分子是有可能通过减刑或者假释提前回归社会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