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开车撞了车该如何处理?


未成年人开车撞车后的处理方式,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一、事故现场的基本处理**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这是为了确保事故现场的完整性,便于后续交警等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责任认定。 如果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若未造成人员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如果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法律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二、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承担** 1. **刑事责任**:如果造成伤亡并且未成年人负责任的,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可能因为涉嫌交通肇事罪而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具体情形包括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等。如果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存在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等情形的,也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相关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对于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而是要求其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严格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已满十六周岁却仍未能获得机动车驾驶证的未成年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将被交管部门处于二百元至二千元不等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可并处十五天以内的行政拘留。 2. **民事赔偿责任**: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 **三、后续赔偿协商与纠纷解决** 如果双方能够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如果无法协商一致,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