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驾驶人安全文明操作有哪些规范?


机动车驾驶人安全文明操作规范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秩序的重要准则。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相关规范及对应的法律依据。 首先,在驾驶前,驾驶人要做好准备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这就要求驾驶人上车前检查车辆状况,包括轮胎气压、刹车、灯光等是否正常。同时,要调整好座椅、后视镜,系好安全带。这些准备工作能确保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处于良好的操作状态,减少安全隐患。 其次,在驾驶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交通信号和交通规则。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机动车信号灯和非机动车信号灯表示:绿灯亮时,准许车辆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得妨碍被放行的直行车辆、行人通行;黄灯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禁止车辆通行。驾驶人要根据信号灯的指示行驶,不得闯红灯、抢黄灯。此外,要保持安全车距,不同车速下安全车距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车速越快,车距应越大。在变更车道时,要提前开启转向灯,观察后方和侧方车辆情况,确认安全后再进行变道。 再者,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如果遇到交通事故,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若造成人员伤亡,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报警。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雪、大雾等,要降低车速,打开相应的灯光,谨慎驾驶。 最后,在停车方面,要选择合适的停车地点。不能在禁止停车的路段停车,如消防通道、人行横道等。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禁止在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但是,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施划的停车泊位除外。在道路上临时停车的,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