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要扶养费的流程是什么?


起诉要扶养费,一般要经历以下流程: 首先是确定管辖法院。通常是向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这就好比你要找对方解决问题,得去对方常住的地方或者户籍所在地的法院。 接着是准备起诉材料。主要包括起诉状和相关证据。起诉状要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也就是你要求对方支付多少扶养费以及支付方式等)、事实和理由(比如说明你们之间的关系、对方不支付扶养费的情况等)。证据方面,要准备能够证明你们之间存在扶养关系的证据,比如结婚证、出生证明等;还有对方不支付扶养费的证据,例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然后是提交起诉材料。将准备好的起诉状和证据材料提交给管辖法院。法院会对材料进行审查,如果符合立案条件,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你缴纳诉讼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会裁定不予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立案后,法院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开庭前,法院会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传票等法律文书,通知被告应诉。开庭时,双方当事人需要到庭参加诉讼,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进行举证、质证。法官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查明事实,依法作出判决。 最后,如果法院判决被告支付扶养费,而被告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支付义务,你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