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承担次要责任的话,具体会怎么处罚呢?
我最近遭遇了一起交通事故,被认定为次要责任。我不太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具体会面临怎样的处罚,比如赔偿方面有哪些规定,会不会有其他行政处罚等,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在交通事故中承担次要责任的处罚及责任承担方式,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 **一、责任划分比例** 一般而言,若事故双方均为机动车,主导方通常承担70%的责任,次要方承担30%的责任。若涉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机动车承担主要责任时,一般会承担80%的责任。这是常见的责任划分比例,但具体比例可能会因事故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二、赔偿责任** 当双方都是机动车辆时,双方会在各自的交强险额度范围内,全额互赔对方所遭受的损失。交强险的赔偿限额包括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万元人民币,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万元等(具体数额可能因地区和政策有所调整)。超出交强险赔偿限额的部分,再按照责任比例进行分担。 **三、行政处罚** 交通管理部门会依据具体的交通违法行为给予相应处罚。例如,如果次要责任方存在闯红灯、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会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罚款、扣分等行政处罚。 **四、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