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威胁诈骗勒索会怎么判?


在我国法律中,威胁、诈骗、勒索是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其判决会根据具体的罪名和情节严重程度来确定。 首先是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地区会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通俗来讲,如果骗子通过欺骗手段骗走了你一笔钱,达到了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就会被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是敲诈勒索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敲诈勒索通常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比如有人威胁你,如果不给钱就把你的隐私公布出去,这就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而威胁行为,如果单独来看,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能不构成犯罪,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能会面临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但如果威胁行为是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的手段之一,就会按照相应的罪名进行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具体的判决会综合考虑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如果遭遇了被威胁诈骗勒索的情况,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