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诈骗外国人且无法联系受害人,这种情况会被判刑吗?


在中国诈骗外国人且无法联系受害人,依然可能会被判刑。 从法律适用范围来看,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属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之内实施犯罪行为者,除非现行法律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均应适用于我国刑法进行惩治。也就是说,我国公民在国内对外国人士实施诈骗行为,若涉案金额达到一定程度,则可能被认定为诈骗罪。 关于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例如,诈骗外国人的财物,就是对其财产所有权的侵犯。二是客观要件,表现为采用欺骗手段获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比如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让外国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三是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成为本罪的主体。四是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关于诈骗罪的量刑标准,主要有以下层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处罚;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者,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要承担罚金的处罚;数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同时还需承担罚金或没收财产的处罚。 此外,诈骗罪属于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即使联系不到受害人也并不影响量刑。因为司法机关会通过其他证据,如转账记录、证人证言等,来认定犯罪事实。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