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应该下调吗?


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应该下调,这是一个在法律界和社会上都备受关注且存在争议的问题。 首先,了解一下我国现行刑法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此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 ,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不满十二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主张下调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观点认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发挥刑法的威慑力,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是遏制低龄犯罪的现实需要。如今孩子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相较于过去有变化,如果14岁以下都不承担任何责任,与现在孩子的成长状况不相匹配。比如曾经发生的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案,由于加害人未满十四周岁,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这让很多人觉得对于这类低龄恶性犯罪,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才能彰显法律公平正义。 然而,也有许多人反对下调刑事责任年龄。一些学者认为,应理性看待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不能因极端个案或舆论就左右科学、专业的判断。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会扩大犯罪圈,可能加大监狱的运行压力,加重社会稳定压力,还会严重损害国家文明进步的形象。并且,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犯罪低龄化是一种趋势,但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因此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还有一种折中观点,即是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需要多维度考察,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犯罪行为采取不同的刑事责任年龄,多措并举解决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问题。 相关概念: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指达到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实施犯罪行为后,都要按照刑法规定承担全部的刑事责任。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在此年龄阶段的人,仅对法律明确列举的特定严重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对其他犯罪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处于该年龄阶段的人,无论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在法律上都不认定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