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无罪有哪些征兆?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若出现以下一些情况,可能是取保候审后无罪的征兆。首先,证据方面,如果侦查机关经过进一步侦查,发现收集到的证据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若证据达不到这样的标准,那么很可能最后会作出无罪处理。 其次,从案件事实方面来看,如果发现犯罪行为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存在他人顶包或者是被错误指控的情况。例如有新的证人出现,提供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的证言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再者,法律适用方面,如果案件存在法律适用错误,比如行为本身并不构成犯罪,只是因为对法律条文的错误理解而被立案侦查。那么经过司法机关的审查,也会作出无罪的结论。总之,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最终一定会无罪,但上述这些情况出现时,无罪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