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作废公章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我在工作中可能不小心用到了作废的公章,心里很担心会触犯法律。我想知道使用作废公章达到什么程度会被立案,具体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好让我心里有个底。
展开


使用作废公章的行为可能涉及不同的罪名,较为常见的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以及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 首先,对于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所说的国家机关,包括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一般来说,只要实施了使用作废的国家机关公章进行违法活动,比如用于骗取国家补贴、非法获取行政许可等,就可能会被立案追诉。 其次,关于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在司法实践中,如果使用作废的公司、企业等单位公章,给单位或者他人造成较大损失,或者用于实施合同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达到一定数额标准,通常会予以立案。例如,通过使用作废公章签订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就可能会被以合同诈骗罪立案,而使用作废公章的行为可能作为其中的一个手段情节来考量。 总之,使用作废公章是否达到立案标准,要综合考虑使用的公章类型、实施的具体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如果只是偶尔使用且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可能不构成犯罪,但仍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但一旦符合上述相关犯罪的构成要件,就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