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假公章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我公司有个同事偷偷用了假公章签合同,我有点担心这事儿的法律后果。我想知道在法律上,使用假公章达到什么情况会被立案呢?具体的立案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展开


使用假公章罪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法律罪名,在司法实践中,使用假公章的行为可能涉及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或者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下面为你分别介绍这两个罪名的立案标准。 首先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般来说,只要实施了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就可以立案追诉。这里的国家机关包括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 其次是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对于该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公安机关就会立案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是“伪造”行为,单纯的使用行为并不直接构成本罪,但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构成其他犯罪,比如合同诈骗罪等,如果使用假公章签订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总的来说,使用假公章的行为在法律上有较为明确的规制,一旦触及相应的立案标准,就会面临刑事法律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