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的超速行为都有哪些?
最近开车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有没有超速,特别是在不同路段。想了解一下,在交通事故里,到底哪些情况算是超速行为呢?是只要比规定速度快一点就算,还是有更明确的界定标准,希望能详细了解一下。
展开


在交通事故中,超速行为通常指车辆行驶速度超过道路规定的限速标准。 常见的超速行为情形包括:首先,在有限速标识的路段,不管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还是国道等,只要实际车速高于标识的限速值,就属于超速。比如某路段明确标识限速60公里/小时,车辆实际行驶速度超过了60公里/小时,那就构成了超速。 其次,在没有明确限速标识的道路,超过法律默认的限速规定也算超速。不同类型的道路,法定限速是不一样的。像城市道路一般限速在30 - 60公里/小时;高速公路限速大多在60 - 120公里/小时。 超速行为的认定一般依据测速设备的监测数据,常见的有雷达测速、区间测速等。一旦被认定为超速,是要面临行政处罚的,比如罚款、扣分等。要是情节严重,还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就规定,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而且超速会大大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和损害程度。 相关概念: 法定限速:就是法律规定的不同道路类型所允许行驶的最高速度标准。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行政处罚: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在超速这里,就是对超速驾驶者给予罚款、扣分等惩戒。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