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后发现新罪是否需要重新立案?
我有个案子已经立案了,现在发现犯罪嫌疑人还有新的罪行。我不知道对于这个新罪,是要另外再去立案,还是可以和原来的案子一起处理。我不太清楚法律上对于这种情况是怎么规定的,想了解下立案后发现新罪到底需不需要重新立案。
展开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立案后发现新罪是否需要重新立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立案的概念。立案是指司法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后,发现其另有重要罪行的,应当自发现之日起五日以内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制作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通知书,送达看守所,并报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备案。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是否重新立案,但体现了对新罪的处理方式。 如果新罪与已立案的罪行属于同一犯罪行为的不同情节或者关联犯罪,通常不需要重新立案。司法机关会在原有立案的基础上,对新发现的罪行一并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例如,在侦查一起盗窃案件时,发现犯罪嫌疑人在盗窃过程中还实施了轻微的暴力行为,可能涉嫌抢劫罪,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重新立案,而是将抢劫罪的情节纳入原盗窃案一并处理。 然而,如果新罪与已立案的罪行属于完全不同的犯罪行为,且符合立案条件,通常需要重新立案。比如,在侦查一起诈骗案件时,又发现犯罪嫌疑人还涉嫌故意杀人罪,由于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犯罪行为,就需要对故意杀人罪重新立案侦查。 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关联性、证据的收集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重新立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高效,准确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