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等于什么?
我是一家公司的小股东,一直不太清楚公司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到底是怎么算的。每次看财务报表都一头雾水,也不知道自己能分到多少利润。想了解一下,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在法律上是怎么定义的,具体等于什么呢?
展开


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简单来说,就是公司在经过一系列的扣除和计算之后,能够拿出来分给股东的那部分钱。 要计算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首先要明确它的计算起点是净利润。净利润是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收入减去总成本、费用以及缴纳完所得税之后剩下的利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规定,公司在有净利润的情况下,不能直接将其全部分配给股东,而是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处理。第一步,要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积金是公司为了增强自身的财务实力、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而必须提取的一部分资金。《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提取当年净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当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 提取完法定公积金之后,如果公司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需要提取任意公积金,那么还要从净利润中扣除这部分金额。任意公积金的提取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由公司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发展战略来决定。 在完成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的提取之后,剩下的净利润才是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也就是说,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净利润 - 提取的法定公积金 - 提取的任意公积金。 例如,某公司一年的净利润是100万元,按照规定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也就是10万元。如果股东会决定再提取5万元的任意公积金,那么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就是100 - 10 - 5 = 85万元。股东们就可以根据各自的持股比例来分配这85万元的利润。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