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保和诈骗有什么区别?


骗保和诈骗虽然都涉及欺诈行为以获取利益,但在法律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从定义上来说,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涵盖了各种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的情形。而骗保则是一种特殊的诈骗形式,它主要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违反保险法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其发生的场景主要围绕保险领域。 在法律适用方面,诈骗行为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来定罪处罚。该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骗保行为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保险诈骗罪的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从行为对象来看,诈骗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个人、单位或组织的财物,范围非常广泛。而骗保的对象则明确指向保险公司的保险金。 在举证难度上,由于保险业务通常有较为严格的流程和规范,涉及大量的保险合同、理赔资料等,所以骗保案件的调查和举证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保险知识和证据收集能力。而普通诈骗案件的举证则更多地依赖于诈骗行为本身的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 总之,虽然骗保本质上属于诈骗的一种,但在具体的法律认定、处罚以及行为特征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