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和欺诈在法律上究竟该如何区分?

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一些涉及欺诈或诈骗的情况,比如签订合同过程中感觉对方不太对劲,或者遭遇钱财被骗等。我就特别疑惑,到底什么样的行为算诈骗,什么样的算欺诈,它们在法律上具体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呢?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诈骗和欺诈在法律上的区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不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例如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让受害者产生错误认识,从而自愿交出财物,诈骗者将这些财物据为己有,不再有归还的意图。而欺诈的直接目的通常是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最终目的是通过履行合同来获取经济利益,虽然这种利益的获取可能存在不正当性,但并非一开始就打算非法占有对方财物。比如,商家夸大产品功效诱导消费者购买,其目的还是希望通过正常的销售行为获利,而不是直接把消费者的钱骗走。


**手段不同**:民事欺诈往往只有辅助欺骗行为,即实施的欺骗行为是订立合同的辅助手段,行为人与他人签订、履行合同本身不是欺骗。例如,在商品销售中,商家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等方面进行适度夸大宣传,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签订购买合同,但合同本身是真实存在的,且商家后续也会履行合同交付商品。而诈骗则有核心欺骗行为,其核心就是欺骗,让受害者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错误认识,从而遭受财产损失。例如,骗子谎称自己有一批工厂生产的高质量商品,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些商品,以此骗取受害者的预付款后消失不见。


**法律关系不同**:民事欺诈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双方基于合同会产生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即使一方存在欺诈行为,但合同关系在形式上是成立的。而诈骗行为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不因诈骗行为而形成合同关系,诈骗者只是利用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不存在真实的合同约定。例如,在普通的买卖合同欺诈中,双方签订了买卖合同,只是一方在某些方面存在欺诈;而在诈骗案件中,可能根本不存在真实的合同,只是骗子编造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民事救济的可能性不同**:因民事欺诈造成他人经济损失,被欺诈的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获得救济。比如消费者购买到质量不符合宣传的商品,可以依据合同和相关法律规定,向商家主张赔偿、退换货等权利。而诈骗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往往采用隐匿身份、住址等方式致使双方不能形成民事法律关系,被害人很难通过民事诉讼途径主张权利,通常需要通过刑事诉讼程序,由司法机关追缴被骗财物,追究诈骗者的刑事责任。


**法律后果不同**:诈骗行为应受法律制裁,一旦构成诈骗罪,将根据诈骗的数额和情节轻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例如,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而民事欺诈受民法调整,主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赔偿对方的经济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欺诈罪和诈骗罪是一样的吗?

在一些经济往来和合同签订场景中,常遇到类似欺诈或诈骗的情况,让人困惑二者是否相同。比如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方存在不实陈述,不清楚这到底算欺诈还是诈骗。想具体了解欺诈罪和诈骗罪在法律上的界定、区别以及各自对应的法律后果。

怎么样的行为才算诈骗?

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涉及欺骗和财物相关的事儿,不太确定是不是诈骗。比如有人跟我承诺了一些事,最后没做到还拿了我的钱,我想知道具体从法律角度看,什么样的行为能被认定是诈骗,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释。

合同诈骗和合同欺诈有什么区别?

在商业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合同相关的问题,有时候很难分清对方的行为到底是合同诈骗还是合同欺诈。比如在签订合作合同后,对方出现一些不符约定的行为,不清楚这属于哪种性质。想具体了解合同诈骗和合同欺诈在各方面的区别。

什么是诈骗罪?该如何对诈骗罪进行定性?

最近遇到一些涉及财产被骗的事儿,心里很疑惑。想知道具体什么样的行为算诈骗,达到什么标准会被认定为诈骗罪,还有在实际判断时需要考虑哪些关键因素。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有什么区别?

在一些经济往来中,经常会遇到涉及诈骗的情况,有时候很难分清到底是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比如在商业合作中,一方通过签订合同骗走了另一方的财物,这种情况该怎么定性呢?想具体了解下这两个罪名在各个方面的区别,以便能准确判断和应对。

诈骗罪和民事欺诈有哪些区别?

在一些经济往来中,常遇到难以判断是诈骗罪还是民事欺诈的情况。比如在交易时,对方有不实陈述,不清楚这是普通欺诈还是构成诈骗犯罪。想了解二者具体在哪些方面存在区别,以便能准确判断和应对。

什么行为算是诈骗罪?

最近遇到一些涉及财产损失的事儿,感觉对方好像是在欺骗我,但不太确定这算不算诈骗。想知道具体哪些行为能被认定为诈骗罪,以及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叫诈骗罪?怎样的行为才能构成诈骗罪?

最近遇到一些涉及财产损失的事儿,怀疑可能是诈骗,但不太确定。想了解诈骗罪具体是怎么定义的,构成诈骗罪需要满足哪些条件,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准确判断是不是诈骗行为。

什么行为算是诈骗?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怀疑是不是诈骗的情况。比如有人向我借钱后消失不见,或者买东西时商家隐瞒商品问题,这些行为到底算不算诈骗呢?我想了解清楚诈骗具体的界定标准和相关情况。

如何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诈骗?

最近遇到一些涉及财产损失的事儿,怀疑是遭遇了诈骗,但不太确定。想了解下认定诈骗具体有哪些明确的标准和要点,特别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行为,怎样去判断是不是诈骗。

什么情况才算合同诈骗呢?

在商业活动中,有时候很难判断对方的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比如签订合同后,对方没按约定履行,还找各种借口,不知道这种算不算诈骗。想具体了解下合同诈骗在法律上是怎么明确界定的。

什么情况属于诈骗?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疑惑是否为诈骗的情况。比如有人承诺高额回报吸引投资,最后却不见踪影;或者购买商品时,商家描述与实际严重不符。很想知道怎样准确判断这些行为是否构成诈骗,具体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如何准确界定诈骗和经济纠纷?

在商业活动或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涉及财物往来的复杂情况,搞不清到底是诈骗还是经济纠纷。比如一方未能按时履行付款承诺,不知道对方是真的遇到困难还是一开始就打算骗钱。想了解具体从哪些方面、依据什么标准来清晰区分这两者。

怎样的行为才能被定性为合同诈骗?

在商业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合同纠纷,有时很难判断对方是不是构成合同诈骗。比如签订合同后对方不按约定履行,或者用一些虚假信息诱导签合同,不知道这些情况算不算合同诈骗。想了解具体哪些行为、达到什么标准才会被认定为合同诈骗。

经济诈骗该如何进行定性?

在一些经济往来中,常常会遇到难以分辨是否构成经济诈骗的情况。比如在商业合作中,一方承诺了某些条件但未兑现,另一方怀疑是经济诈骗,但又不确定。想了解具体从哪些方面、依据什么标准来明确界定经济诈骗行为。

诱导消费和诈骗有什么区别?

我在消费过程中,遇到过一些商家的宣传引导,感觉好像被牵着走买了东西,后来又觉得不太对劲。我想知道这种诱导消费和诈骗到底怎么区分,具体在哪些方面不一样,法律上又是怎么界定的。

怎样的行为才属于诈骗行为?

最近遇到一些让人疑惑的事儿,有人用一些不太寻常的手段拿走了别人财物,感觉像是诈骗,但又不太确定。想知道具体在什么情况下,一种行为能被认定是诈骗,有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定性为诈骗?

生活中遇到一些涉及财产交易或人际交往的情况,有时难以判断对方行为是否属于诈骗。比如有人承诺高额回报诱导投资,最后钱却打了水漂;或者买东西时商家隐瞒商品严重缺陷等。想知道具体满足哪些条件才能认定为诈骗,相关法律又是如何规定的。

如何界定诈骗与经济纠纷?

在商业活动或者日常交易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搞不清楚对方的行为到底是诈骗还是单纯的经济纠纷。比如一方没有按时履行合同约定付款,是真的资金困难还是故意欺诈?这种情况让人很困扰,想了解清楚具体该从哪些方面来准确界定两者。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诈骗行为?

我最近遇到一些事,有人跟我打交道时总感觉怪怪的,我怀疑可能涉及诈骗,但又不太确定。我想知道具体从哪些方面能判断是不是诈骗行为,有没有明确的标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