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净收入包括哪些?


财产净收入是指住户或个人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等非金融资产,通过将其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使用而获得的回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剩余部分。简单来说,就是你把自己的财产拿去“生钱”,最后拿到手的纯收益。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统计分类标准及一般的经济和法律认知,财产净收入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首先是利息净收入。这就是咱们把钱存到银行,银行给我们的利息,或者把钱借给别人收到的利息。不过如果我们自己也有贷款要付利息,那收到的利息减去要付的利息,剩下的才是利息净收入。比如你在银行存了 1 万元,一年获得利息 200 元,同时你有一笔小额贷款,一年支付利息 100 元,那你的利息净收入就是 100 元。这背后虽然没有专门针对此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但在《民法典》的合同编里,借款合同相关条款对利息的约定、支付等有规定,保障了利息收益的合法性。 其次是红利收入。当我们购买了公司的股票,公司赚钱后会给股东分红,这分红就是红利收入。《公司法》对公司利润分配、股东分红等有详细规定,明确了股东获取红利的权利和公司分红的程序。比如公司盈利后,要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等,剩余利润才能用于向股东分红。 再者是储蓄性保险净收益。我们买了储蓄性保险,保险期满或者到了一定时间,保险公司给我们的收益,扣除保费等成本后就是净收益。保险相关的法律如《保险法》对保险合同、保险责任、保险金给付等方面有规定,保障了我们在储蓄性保险中的权益。 然后是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如果我们把自己承包的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别人,别人给我们租金,扣除一些相关费用后就是净收入。《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明确规定,保障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双方的合法权益。 最后是出租房屋净收入。把房子租给别人,收到的租金减去各种费用,像物业费、维修费等,剩下的就是净收入。《民法典》的租赁合同部分对房屋租赁的租金、维修责任等有规定,保障了出租方和承租方的权益。 总之,财产净收入涵盖了多种通过财产获取收益的形式,并且都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其合法性和规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