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从它的概念来说,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的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 从内容来看,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物权编规定了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保障了人们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合同编规范了各类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行为,维护了市场交易秩序;人格权编保护了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婚姻家庭编调整了因婚姻家庭产生的民事关系,保障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等婚姻制度;继承编规定了自然人死亡后遗产的继承规则,保护了公民的财产继承权;侵权责任编规定了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责任方式等内容,保障了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 从法律依据来看,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它是依据我国宪法制定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准则。它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去商场购物、签订合同、买房买车等行为都受到民法典合同编的约束和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益受到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保护;在婚姻家庭方面,结婚、离婚、子女抚养等问题都由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进行规范;在继承方面,我们的财产继承问题由民法典继承编来调整。总之,民法典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