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是什么法,是调整什么关系的基本法?
民法是一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法律。简单来说,民法就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从法律性质上讲,民法属于私法。私法主要是调整私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与公法相对。公法通常是规范国家与公民、组织之间的关系,比如行政法、刑法等。而民法赋予了民事主体广泛的权利,保障他们在合法范围内自由地进行民事活动,强调意思自治原则,即当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是基于人格和身份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人格关系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这些权利是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所固有的,受到民法的严格保护。例如,未经他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用于商业宣传,就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受害人有权依据民法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身份关系则主要涉及婚姻、家庭、监护等方面,比如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等。
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财产的归属、交换和流转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在财产归属方面,民法规定了物权制度,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比如,你购买了一套房子,就对这套房子享有所有权,可以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该房屋。在财产交换和流转方面,民法规定了债权制度,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合同制度。当你与他人签订买 卖合同、租赁合同等合同时,双方就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都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我国民法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它是我国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系统整合了我国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法典。《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对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