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非法买卖土地?


非法买卖土地指的是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未经合法程序和批准,擅自将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进行交易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和条件,私下买卖土地。 在我国,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归农民集体。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地买卖,大多是指土地使用权的交易。 判断是否构成非法买卖土地,关键在于是否经过合法的审批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这就明确了土地所有权不能买卖,而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必须依法进行。 以下几种常见情形一般会被认定为非法买卖土地: 其一,未经批准擅自转让。例如,农村集体土地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集体组织成员私自将土地卖给非本集体成员,这就违反了土地管理法规。《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 其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比如,双方签订所谓的土地合作开发协议,但实际上是一方支付款项获取土地的实际控制权,这种行为本质上也是非法买卖土地。 其三,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并进行买卖。比如,通过合法程序获批了一定面积的土地用于建设,但实际占用并转让的土地面积超过了批准范围,超出部分的买卖就是非法的。《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如果被认定为非法买卖土地,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土地交易涉及到众多法律规定和程序,在进行任何土地交易时,一定要确保符合法律要求,避免陷入非法买卖土地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