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级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


2024年10级伤残鉴定标准在不同情形下有所不同,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说工伤情形下,参照国务院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残疾程度被划分为一至十个档次。十级伤残意味着个体在日常活动、工作及学业转换以及参与社交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评判依据为器官部分遭受损害,形态出现畸形,但暂时没有功能障碍,同时不需要依赖医疗服务而生活或者只需要一般的医疗照顾,亦没有特别的护理需求。具体准则如下:符合轻度毁容标准的任何一项标准;面部可能出现疤痕、植皮、异物色素沉淀或脱落面积大于等于2平方厘米;全身的疤痕总面积小于百分之五,然而不少于百分之一;在意外伤害之后,受伤的脊柱部位发生骨性关节炎且伴随腰部疼痛,尤其是年龄低于50周岁的人群;椎间盘突出没有开展过手术治疗的情况;除了大拇指之外,任何其他手指的远端指间关节离断或者失去功能;指甲根部的植皮手术完成后(增生性瘢痕面积超过1平方厘米);手背的植皮面积大于50平方厘米,并伴有明显的瘢痕;手掌和脚掌的植皮面积大于整体面积的百分之三十;除了大拇指之外,剩余的三至四个手指的末节缺损;除了大脚趾之外,任何其他脚趾的末节缺损;足背的植皮面积大于100平方厘米。 在人身损害情形下,依据相关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十级对应的致残率是10%。判断依据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综合判定致残程度等级。 如果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十级伤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享受以下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相关概念: 伤残鉴定:就是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损伤,进行残疾程度的评定。通过专业的医学检查和判断,确定损伤对身体功能、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程度,从而划分出不同的伤残等级。 工伤: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通俗说就是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伤害。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对因工伤致残的劳动者给予的一次性职业伤害补偿,帮助他们在受伤后能有一定经济保障 。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主要用于支付工伤职工在解除劳动关系后,后续可能需要的工伤医疗费用。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是用人单位在与工伤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给职工用于保障其再就业前生活的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