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通常会用哪些手段进行诈骗呢?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包括以下几类: **冒充类诈骗**: - **冒充公职人员**: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公检法、邮政等工作人员,以办理业务、案件调查等为由,骗取受害人的信任,进而获取个人信息或诱导转账。例如,冒充公安人员称受害人涉及刑事案件,要求将资金转到“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 **冒充熟人**:通过获取受害人的社交信息,冒充其熟悉的人,如亲戚、朋友、领导等,编造各种理由向受害人借钱或索要财物。 **虚假信息类诈骗**: - **利用通信工具传播虚假信息**:利用电话和短信等通信工具,抓住人性中的贪婪与恐惧心理,精心编织虚假电话或者短消息并广泛传播,常见的有中奖诈骗(如告知受害人中大奖,需先缴纳手续费、税费等才能领取奖金)、消费信息诈骗、绑架勒索诈骗、电话欠费诈骗、汽车退税诈骗等。 - **虚构事实诈骗**:编造各种虚假的事实,如虚构车祸、疾病等紧急情况,让受害人产生同情心或紧迫感,从而实施诈骗。例如,谎称受害人的亲人发生车祸,急需汇钱治疗。 **诱导交易类诈骗**: - **以销售为诱饵诈骗**:以销售廉价飞机票、火车票及违禁物品等为诱饵,吸引受害人上钩,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付款,最后骗取钱财。 - **金融交易诈骗**:涉及股票、基金、外汇等金融领域,犯罪分子通过操纵市场、提供虚假投资信息等手段,诱使受害人进行投资,最终骗取投资款。例如,推荐所谓的“内部股票”,承诺高额回报,让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消失不见。 - **二维码诈骗**:通过发送含有恶意链接或病毒的二维码,诱导受害人扫描,从而获取其个人信息或控制其手机,进而实施诈骗。 **网络类诈骗**: - **电子邮件中奖诈骗**:发送虚假的中奖邮件,要求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并缴纳相关费用,以领取奖品为由实施诈骗。 - **QQ冒充公司老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公司高层人员的QQ账号,冒充老总向财务人员或员工下达转账指令,骗取公司资金。 相关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