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信诈骗罪?构成诈骗罪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电信诈骗罪并非一个独立的罪名,实际上它是诈骗犯罪的一种,若电信诈骗行为涉及金额达到一定程度,便会按照诈骗罪来认定和处罚。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利用电话、互联网以及短信等通讯手段,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者进行远距离、非直接接触的诈骗活动,诱导受害者向其提供资金或转账。 构成诈骗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客体方面**: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这里的诈骗对象仅仅限定于国家、集体或者私人所拥有的财产,不包括金融机构的贷款(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3条已专门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具体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 实施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可分为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类,其目的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 - 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必须是由欺诈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即便对方在判断上存在一定错误,也不影响欺诈行为的成立。 - 被害人作出财产处分: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在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的决定。 - 行为人获得财产且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害:当被害人按照欺诈行为处理自己的财产后,行为人才能够获取相应财产,从而实现对被害人财产的侵害。 **主体方面**: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一般来说,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但具体数额标准可能因地区而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