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名誉侵权责任的主体和主要形式是什么?


网络名誉侵权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实施的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首先,我们来看看网络名誉侵权责任的主体。网络名誉侵权责任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网络用户,也就是直接在网络上发布侵权内容的个人或组织。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论坛等,发布诋毁、诽谤他人名誉的言论、图片、视频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网络用户一旦实施了这些侵权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例如,一些网络平台对于明显的侵权内容不进行管理和删除,就可能需要承担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将该通知转送相关网络用户,并根据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接下来,我们讲讲网络名誉侵权的主要形式。一种常见的形式是侮辱。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比如在网络上使用粗俗、下流的语言辱骂他人,或者制作、传播丑化他人形象的图片等。另一种形式是诽谤。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例如在网络上编造他人的负面新闻并进行传播,导致他人社会评价降低。此外,还有可能通过不当揭露他人隐私的方式来侵害他人名誉权。虽然隐私和名誉是不同的权利,但不当揭露他人隐私往往会导致他人名誉受损。比如将他人不愿公开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曝光,引起公众对该人的负面评价。 总之,在网络环境中,无论是网络用户还是网络服务提供者,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名誉权。一旦发生网络名誉侵权行为,被侵权人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