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起诉离婚需要些什么?


法院起诉离婚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并遵循一定流程。 首先是需要准备的材料: - 离婚起诉状:要清晰地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明确诉讼请求,比如请求判决离婚、子女抚养权归属、财产分割方式等;还要阐述事实和理由,也就是说明为什么要离婚 。 - 身份证明材料:原告方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用来证明身份。此外,有的法院可能还要求提供双方的户籍登记簿。 - 夫妻婚姻关系的证明:也就是结婚证原件,如果结婚证丢失,可以到婚姻登记机关开具婚姻状况证明。 - 子女相关证明:如果有子女,需要提供子女的出生证或户口本,以此明确子女的身份信息 。 - 夫妻共同财产证明:如果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要准备夫妻共同财产清单,详细列出动产和不动产的名称、规格、件数、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要提供相关财产存在及归属的证据。 - 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材料:比如分居的证据(分居协议、租房合同等能证明分居事实的材料)、对方家暴的证据(报警记录、医院诊断证明等)、对方出轨的证据(聊天记录、照片等)等,这些证据能支持离婚诉求。 法律依据:虽然目前没有一部法律专门以一个条文完整列举起诉离婚所需材料,但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需要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并且要提供相应证据来支持诉求。上述这些材料就是为了满足民事诉讼起诉要求。 流程方面: - 立案:携带上述准备好的材料到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提交材料,申请立案。法院会对材料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会予以受理并通知缴纳诉讼费 。 - 审理前准备:法院受理后,会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等法律文书,被告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辩状。同时,法院会确定开庭时间,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 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要按时到庭参加庭审。庭审过程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双方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出示证据、进行辩论。 - 判决:法院根据庭审情况,结合法律规定,作出是否准予离婚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的判决 。 相关概念: 离婚起诉状:是起诉方向法院提交的,用来表达离婚诉求、阐述事实和理由的法律文书 。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 管辖权: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权力或权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案件有不同的管辖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