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不还强制执行后还是不还该怎么办?


当遇到欠钱不还,在法院强制执行后对方仍然拒不还钱的情况时,有以下几种应对办法。 首先,可以要求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司法拘留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十五日,这是对被执行人的一种惩戒手段,能给其施加一定压力。 其次,若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等逃避执行的行为,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法院提供相关线索。一旦查证属实,法院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规定,依法追究被执行人的刑事责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另外,还可以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名单。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违反限制消费令的;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被纳入失信名单后,被执行人在很多方面会受到限制,比如限制高消费,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子女不能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同时,申请执行人需要持续关注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新的财产线索,及时向法院报告,法院会根据情况继续执行。总之,在强制执行后被执行人仍不还钱时,要通过合法途径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