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伤后对方不愿意赔偿该怎么办?


如果被打伤后对方不愿意赔偿,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办法和法律依据: 首先,可以到派出所报案,让派出所进行调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调解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派出所调解有一定的优势,能利用其公信力促使双方协商赔偿事宜。 其次,可以再和打人者及其家属进一步协商解决。心平气和地和对方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向他们说明你因被打伤遭受的损失,尝试通过友好协商达成赔偿共识。 若调解及协商都没有结果,那么要保留好相关证据,比如对方打人的证据,还有就诊票据、伤情照片、伤情鉴定等证据,然后到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进行相应赔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法院会根据事实和证据进行公正判决。 如果最终获得了胜诉判决,但对方仍然不履行赔偿义务,那么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 相关概念: 1. **治安管理处罚**:是指公安机关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的处理惩罚。 2.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纠纷。 3. **强制执行**: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