怂恿家庭暴力该怎么办?


在法律层面,怂恿他人实施家庭暴力是一种不当且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家庭暴力,它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而怂恿家庭暴力,就是通过言语或其他方式,鼓动、促使他人去实施这样的暴力行为。 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如果被怂恿者实施了家庭暴力并对受害者造成了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等侵权后果,怂恿者需要和实施暴力者一起对受害者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这里的损失可能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因伤害产生的合理费用。 在行政责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或者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警戒区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虽然怂恿家庭暴力不完全等同于该法条情形,但如果怂恿行为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干扰了正常社会秩序,比如引发了公众恐慌、影响了社区安宁等,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怂恿者给予相应的治安处罚。 若家庭暴力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怂恿者还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实施家庭暴力者)实施了故意伤害、虐待等犯罪行为,怂恿者作为教唆犯,同样要受到刑事法律的制裁。 所以,当出现怂恿家庭暴力的情况后,首先应该及时制止暴力行为继续发生,避免受害者受到更严重的伤害。同时,鼓励受害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警方介入调查处理。受害者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以此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而对于怂恿者来说,要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处理,尽力弥补受害者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