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我最近涉及一个案子,听说有人可能作伪证。我想知道在法律上,达到什么样的情况才会对作伪证的人进行立案呢?是只要有作伪证的行为就立案,还是有其他更具体的条件?我很想弄清楚这个标准,好判断目前的情况。
展开


伪证罪,简单来说,就是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以下几种情形通常会达到伪证罪的立案标准。首先,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这意味着,如果作伪证的内容导致他人可能被错误地定罪,或者明明是轻罪却要受到更重的处罚,就可能构成伪证罪并予以立案。例如,证人故意提供虚假证言,使得原本可能被判处较轻刑罚的嫌疑人面临更严重的指控。 其次,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当伪证帮助犯罪分子逃脱应有的法律制裁,或者让他们原本应受的重罚变为轻罚时,也符合立案条件。比如,鉴定人故意作出虚假的鉴定结果,帮助犯罪嫌疑人减轻罪责。 另外,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也会被立案。这是因为作伪证破坏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导致无辜的人被错误定罪或者有罪的人逍遥法外。还有,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经济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作伪证包庇、放纵犯罪的,同样要立案追究。最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也达到了立案标准。 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该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