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路上行驶不得有以下哪种行为?
在公路上行驶,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和秩序,法律明确规定了许多禁止性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禁止行为及其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酒后驾驶是绝对禁止的行为。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判断力和注意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大大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其次,超速行驶也属于禁止行为。超速会使车辆的制动距离增加,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缩短,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很难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容易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对于超速行驶的处罚,根据超速的比例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会处以罚款、扣分等处罚。
再者,疲劳驾驶同样是被禁止的。长时间连续驾驶会导致驾驶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连续驾驶 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属于疲劳驾驶。对于疲劳驾驶的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给予相应的处罚。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禁止行为,比如闯红灯、逆向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等。闯红灯违反了交通信号灯的指示,容易引发交叉路口的交通事故;逆向行驶和在高速公路上的危险操作,更是严重威胁到自身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安全。这些行为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总之,在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应当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杜绝上述禁止行为,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