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印花税应纳税额为什么是这样计算的?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订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对于医院来说,其印花税的应纳税额计算和其他单位一样,是根据应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按比例税率或者按件定额计算应纳税额。 首先,我们来看看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规定,应税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合同所列的金额,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应税产权转移书据的计税依据,为产权转移书据所列的金额,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应税营业账簿的计税依据,为账簿记载的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合计金额;证券交易的计税依据,为成交金额。 对于医院而言,可能涉及印花税的应税凭证包括各类购销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等。比如,医院如果与药品供应商签订了药品采购合同,那么这份合同就属于应税合同。假设合同金额为100万元,且合同中未单独列明增值税税款,而购销合同的印花税税率为万分之三,那么该合同的印花税应纳税额就是100万×0.03% = 300元。 如果是营业账簿,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规定,营业账簿按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合计金额的万分之二点五缴纳印花税。例如,医院的营业账簿中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合计为500万元,那么其应缴纳的印花税就是500万×0.025% = 1250元。 另外,有些凭证是免征印花税的。根据印花税法规定,无息或者贴息借款合同、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提供优惠贷款书立的借款合同;财产所有权人将财产赠与政府、学校、社会福利机构、慈善组织书立的产权转移书据等免征印花税。医院如果有符合这些条件的凭证,就无需缴纳印花税。 医院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是严格按照印花税法的规定,根据不同的应税凭证和对应的税率来确定的。在实际操作中,医院需要准确识别应税凭证,按照规定的计税依据和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以确保税务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