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进行封存?


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依据。 首先,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来看,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犯罪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冲动性。他们在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方面的能力和潜力更大。例如,一个未成年人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受到不良朋友的影响而参与了盗窃行为,但这并不代表他本质上就是一个犯罪分子。如果不封存其犯罪记录,可能会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受到过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和改过自新。 其次,从社会公平和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说,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包容。如果他们的犯罪记录被公开,可能会在就业、升学、社交等方面面临巨大的障碍,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每个人都应该有第二次机会,尤其是未成年人。就像一些未成年人因为犯罪可能已经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如果再因为犯罪记录而在未来的生活中处处受限,可能会导致他们再次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悖的。 再者,从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这条法律规定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为这一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最后,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有利于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给予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如果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不进行封存,可能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怨恨等心理,从而对社会产生抵触情绪,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