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立案真的会拖死当事人吗?
去法院立案,等了好久都没消息,不知道是不是正常情况。担心法院立案流程太慢,一直拖着不给处理,这样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后续的事情。想问问法院立案真的会这么久,甚至拖得人受不了吗?
展开


法院立案是否会出现久拖不决拖死当事人的情况,要从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两方面来看。 从法律规定上来说,法院立案是有明确时间要求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法院对于符合条件的立案申请,应该在七天内就完成立案工作,给出相应结果。这是法律为了保障当事人的诉权,避免案件久拖不立所作出的明确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法院都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立案程序。但是也可能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导致立案时间延长。比如,立案时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法院需要通知当事人补充材料,这就会使整个立案流程的时间变长。又或者,在某些特定时期,法院案件量剧增,立案庭工作人员有限,可能无法在七日内及时完成立案工作,但这并不属于故意拖延。而且,如果遇到法院超期不立案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向上级法院投诉反映,上级法院会督促其依法处理。所以,说法院立案都可以拖死当事人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说法。只要当事人按照法律要求准备好材料,在正常情况下法院是不会出现久拖不立情况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