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其价值的准确计量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至关重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一会计处理方式,有着多方面的重要目的。
遵循谨慎性原则,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之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五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对存货的价值进行定期评估,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时,就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例如,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生产的某款手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快,导致该款手机的市场售价大幅下降,其可变现净值低于生产成本。如果企业不进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仍按照成本计量存货价值,那么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资产就会被高估,利润表中的利润也可能被虚增,这将导致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避免虚增资产,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存货的价值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存货的市场价格下跌或者存货出现陈旧过时、毁损等情况时,其实际价值可能已经低于账面价值。如果企业不及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就会造成资产的虚增。
例如,某服装企业生产的一批冬装,由于气候异常温暖,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导致该批冬装积压,市场售价远低于成本价。若企业对此不做处理,继续按照成本价计量这批存货,那么在资产负债表上就会虚增资产。而当企业最终不得不以低价出售这批存货时,巨大的亏损将一次性体现出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通过及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可以提前反映存货价值的下降,合理估计潜在的损失,从而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为企业利润调节提供合理手段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对企业的利润有着重要影响。当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会列支管理费用 - 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从而减少当期利润。反之,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回升时,企业可以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增加当期利润。
例如,某企业在年度经营状况较好、利润较高时,可能会适当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而减少当期利润,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避免因利润过高而引起税务等方面的压力或者引起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利预期的过度乐观。而在经营状况不佳、利润较低时,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所回升,企业可以转回部分存货跌价准备,增加当期利润,使企业的利润表现相对稳定。
法律建议
-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加强对存货的日常管理和监控,及时掌握存货的市场信息和实际情况,为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提供准确的依据。
- 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确保会计处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定期对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防止企业管理层利用存货跌价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等不正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