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目标是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整个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都是建立在会计目标的基础之上。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目标的现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资源的所有者(委托人)报告资源的受托者(经营者)对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以确认或解除受托者的受托责任。
相关法律条文及规定:在《公司法》中,明确规定了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需要定期向股东报告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例如,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这体现了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和披露要求。
实际案例:某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包括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利润的实现情况等。通过这些信息的披露,股东可以了解管理层对公司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从而对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如果公司业绩不佳,股东可以通过股东大会等途径对管理层进行问责。
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强调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能够帮助使用者评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等。
相关法律条文及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同时,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实际案例:某投资者在考虑是否投资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时,会关注该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其研发投入、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增长情况等信息。如果企业的财务报表显示其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大,且市场份额逐步扩大,销售收入持续增长,那么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该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做出投资决策。
兼顾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除了股东和投资者外,财务会计还需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如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员工、政府监管部门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有所不同。
相关法律条文及规定:《税收征管法》要求企业依法进行税务申报和纳税,财务会计需要准确核算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等信息,以便企业依法缴纳税款。同时,企业还需要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要求,向员工披露工资、福利等相关信息。
实际案例:一家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作为债权人会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企业需要向银行提供详细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以证明其具有足够的偿债能力。此外,企业在与供应商进行合作时,供应商也可能会要求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评估合作风险。
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财务会计目标也需要不断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例如,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财务会计需要及时反映这些变化,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实际案例:一些互联网企业采用了共享经济模式,其收入确认和成本核算方式与传统企业有所不同。财务会计需要根据这些新的商业模式,制定相应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法律建议
- 企业方面: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企业应当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准确、有用的会计信息。
- 会计人员方面:会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确保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 监管部门方面: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