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交易中,房屋面积“缩水”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往往会引发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纠纷。那么,房屋面积“缩水”是否可以要求开发商双倍赔偿呢?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
相关法律条文规定
《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这意味着,开发商和购房者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都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 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
- 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买受人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按照约定的价格补足,面积误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承担,所有权归买受人;房屋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出卖人返还买受人,面积误差比超过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双倍返还买受人。”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甲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合同约定面积为100平方米。交房后,经测量实际面积为90平方米。面积误差比为:(100 - 90)÷100×100% = 10%,超过了3%。按照法律规定,甲如果选择解除购房合同,可以要求开发商返还已付的购房款及利息;如果甲同意继续履行合同,那么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即3平方米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开发商返还给甲,面积误差比超过3%部分,即7平方米的房价款由开发商双倍返还给甲。
案例二:长城公司购买的房屋出现面积缩水的情况,缩水比例达26.6%。长城公司将远洋大厦告上法院,索要双倍赔偿。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审结此案,认定房屋面积的缩水是事实,支持了长城公司的诉求。
实用的法律建议
- 签约前仔细审查合同条款:购房者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前,应仔细审查合同中关于房屋面积的条款,包括面积的计算方式、误差的处理方式等。如果合同中对面积误差的处理有明确约定,且该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在发生面积“缩水”问题时,应按照合同约定处理。
- 交房时及时测量房屋面积:购房者在接收房屋时,应及时要求开发商提供房屋面积的测量报告,并自行或委托专业机构对房屋面积进行测量。如果发现房屋面积“缩水”,应及时与开发商协商解决,要求开发商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 注意收集和保留证据:在处理房屋面积“缩水”纠纷过程中,购房者应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如购房合同、付款凭证、房屋面积测量报告、与开发商协商的记录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购房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如果购房者与开发商就房屋面积“缩水”问题无法协商解决,可以通过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投诉、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在选择解决纠纷的途径时,购房者应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总之,房屋面积“缩水”是否可以要求开发商双倍赔偿,需要根据面积误差比以及合同约定等具体情况来确定。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应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