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招摇撞骗罪具体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招摇撞骗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立案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招摇撞骗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招摇撞骗罪是指行为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活动,损害国家机关的声誉,干扰公共秩序,侵犯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以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其构成要件包括: - **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能构成此罪。 - **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的行为会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仍然积极实施该行为。 - **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是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基础,招摇撞骗行为破坏了公众对国家机关的信任,干扰了国家机关正常履行职能。 -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者职称,并实施了诈骗行为。这里的冒充包括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国家机关的下级工作人员冒充上级工作人员等情形。 **二、2024年招摇撞骗罪的具体立案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一般来说,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原则上就应当立案侦查。但在具体实践中,还会考虑一些情节因素,例如: - **多次进行招摇撞骗行为的**:多次实施这种行为表明行为人主观恶性较大,对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例如,某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多次冒充警察进行诈骗活动,这种情况下就符合立案标准。 - **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这种情况说明招摇撞骗行为给被害人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比如,被害人因为被骗而遭受巨大精神打击,导致精神失常,那么这种案件就应当立案处理。 - **严重损害国家机关形象和权威的**:如果行为人的招摇撞骗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使公众对国家机关的信任度大幅降低,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形象和权威,也会被立案侦查。例如,冒充政府高级官员进行大规模的诈骗活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不满。 **三、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