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有组织犯罪法严惩黑恶犯罪表现在哪些方面?


《反有组织犯罪法》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它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法律。这部法律严惩黑恶犯罪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在预防和治理阶段,该法加强了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有组织犯罪往往涉及一些特定的行业和领域,为黑恶势力的滋生提供土壤。《反有组织犯罪法》规定市场监管、金融监管、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建立健全行业有组织犯罪预防和治理长效机制,对相关行业领域内有组织犯罪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对有组织犯罪易发的行业领域加强监督管理。这就好比提前加固堤坝,防止黑恶势力在这些行业领域生根发芽,从源头上减少黑恶犯罪的发生。相关法律依据可参考《反有组织犯罪法》第十一条。 其次,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反有组织犯罪法》完善了办理有组织犯罪案件相关的诉讼程序。比如,对有组织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异地羁押、分别羁押或者单独羁押等措施。这是因为有组织犯罪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关联性,采取特殊的羁押措施可以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间串供、干扰证人作证等行为,保证案件的顺利侦查和审判。同时,该法还规定了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有组织犯罪案件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这极大地鼓励了相关人员勇敢地站出来指证黑恶犯罪,保障了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相关规定可见《反有组织犯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 再者,对于涉案财产的处置,《反有组织犯罪法》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黑恶势力犯罪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经济利益,通过非法手段聚敛财富,以支持其犯罪活动的持续进行。该法规定,有组织犯罪组织及其成员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及其孳息、收益,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没收或者责令退赔。同时,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而且,为了防止黑恶势力通过洗钱等方式将非法所得合法化,法律还对涉案财产的调查、认定等程序进行了明确规范,从经济上彻底摧毁黑恶势力的生存基础。依据为《反有组织犯罪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 另外,在刑罚适用方面,体现了对黑恶犯罪的严惩。对于组织者、领导者和骨干成员要严格掌握取保候审、不起诉、缓刑等适用条件,充分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罚金等附加刑。这意味着对于黑恶犯罪的主要人员,司法机关会更加谨慎地给予从轻处罚的机会,并且通过附加刑进一步加大对他们的惩罚力度,使其不能再轻易利用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继续实施犯罪。这在《反有组织犯罪法》中虽未直接详细规定刑罚内容,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结合适用,共同构建了严惩黑恶犯罪的刑罚体系。 最后,《反有组织犯罪法》还规定了对行业监管职责的追究机制。如果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反有组织犯罪工作职责,导致本行业或者领域内有组织犯罪滋生蔓延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就促使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管,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黑恶犯罪的强大合力,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对黑恶犯罪的严惩。依据是《反有组织犯罪法》第七十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