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和未成年互殴是否违法?


未成年和未成年互殴是可能违法的。首先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概念,未成年人犯罪指的是未成年人实施了触犯刑事法律并且对社会造成威胁的行为。 在我国,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互殴有不同的法律认定和处理方式。根据《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互殴导致犯罪,比如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及以上,就需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互殴涉及这些严重犯罪,也要担责。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有相关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所以即便达不到刑事犯罪标准,未成年人互殴违反治安管理规定,也会有相应处理。 另外,在民事方面,如果未成年人互殴造成他人损害,根据《民法典》规定,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如果是在学校等教育机构发生的互殴,学校等教育机构根据孩子年龄和自身是否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来确定是否担责。比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在学校互殴,学校不能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要承担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满10周岁,不满18周岁)在学校互殴,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承担责任。 总之,未成年和未成年互殴情况比较复杂,要根据具体年龄、伤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判断是否违法以及如何处理。相关概念: 未成年人犯罪:实施违法行径,触犯刑法的未成年人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满10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