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微信承诺具有法律效力且安全吗?
我在微信上和一个陌生人交流,对方承诺会帮我办一件事。我有点担心,不知道这种微信承诺有没有法律效力,靠不靠谱,会不会最后对方不认账。我想了解下这种陌生人微信承诺在法律上到底是怎么规定的,安不安全。
展开


在探讨陌生人微信承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以及是否安全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白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而承诺在法律层面上,如果符合一定条件,就可能构成合同的一部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微信聊天记录属于电子数据,是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数据电文,所以从形式上看,微信承诺可以被认定为书面合同的一种。 然而,要让微信承诺具有法律效力,还需要满足一些条件。一是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也就是承诺人要能够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二是意思表示真实,即承诺是承诺人真实的意愿表达,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三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陌生人的微信承诺才具有法律效力。 至于安全性问题,虽然微信承诺具有法律效力,但实际执行起来可能存在风险。因为如果承诺人不履行承诺,守约方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举证困难等问题,比如要证明微信聊天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承诺内容的具体含义等。而且,即便最终胜诉,也可能存在执行难的情况,比如承诺人没有足够的财产来履行承诺。所以,在与陌生人进行微信交流并涉及承诺时,要谨慎对待,尽量保留好相关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