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流程国家规定需要几天?


关于取保候审流程需要的时间,我国法律有相应规定。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这意味着从申请提出到相关司法机关给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审的决定,正常情况下是三天。 不过在司法实践中,整个取保候审流程完成可能会稍长一些。从递交申请书到审核、批准,一般要一个星期左右 。因为除了作出是否同意取保的决定外,后续还有一系列手续要办理。比如同意取保候审的,要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包括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等。 具体来说,取保候审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及大致时间情况:一是申请环节,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其聘请的律师可以书面提出申请;二是决定环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申请后,一般7天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取保的要报相关负责人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等;三是执行环节,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执行时要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等。 另外,关于取保候审的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这个期限从办理取保候审手续的当天开始计算。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相关概念: 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直接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 近亲属:在刑事诉讼中,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 辩护人:是指接受被追诉一方委托或者受人民法院指定,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