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过期后商品还能出售吗?


在我国,当商品所依据的标准过期后,通常是不可以继续出售的。下面为您详细解释。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产品标准的概念。产品标准是对产品的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它是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当标准过期时,意味着这个产品的质量、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可能已经不符合当下的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要求的工业产品。对于执行过期标准的商品,如果该标准与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相关,那么继续销售此类商品就很可能违反了这一法律规定。此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如果消费者购买到执行过期标准的商品并受到损失,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销售执行过期标准商品的行为进行查处。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虽然执行过期标准不一定等同于掺杂、掺假等行为,但如果商品因为标准过期而存在质量问题,也可能面临类似的处罚。综上所述,标准过期后商品一般不能出售,否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