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借贷能被法律保护吗?


在探讨违法借贷是否能被法律保护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什么是违法借贷。简单来说,违法借贷就是指借贷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一般包含以下几种常见情形: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违背公序良俗的。一旦借贷合同被认定无效,那它就不受法律保护。 不过,即使借贷合同无效,也不意味着出借人的权益完全得不到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如果是因为违法借贷,借款人所取得的借款是要返还给出借人的。 举例来说,如果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借钱是去赌博还把钱借给他,这种借贷合同就是无效的。借款人要把钱返还给出借人,但如果出借人也有过错,比如明知道借款用途违法还出借,那出借人可能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违法借贷虽然本身的借贷合同可能不受法律保护,但在财产返还等方面,法律还是会根据具体情况来保障相关权益人的合理诉求。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纠纷,在进行借贷活动时,一定要确保借贷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