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是否还可以起诉?


离婚后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起诉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一、可以起诉的情形** 1. **财产分割问题**:如果离婚时存在未分割的夫妻共同财产,任何一方都有权请求法院再次分割。例如一方在离婚时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离婚后另一方发现该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2. **抚养权变更问题**:抚养子女的一方因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身患重病、经济状况严重恶化等,无力继续抚养子女,另一方可以起诉要求变更抚养权。 3. **违反离婚协议问题**:若一方存在违反离婚协议约定的行为,损害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比如未按照离婚协议约定支付抚养费等,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履行协议。 **二、起诉的条件和要求** 起诉需符合法定条件,要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且需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提起。同时,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如财产清单、子女生活状况证明、对方违反协议的相关证据等,以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起诉的程序** 1. 想起诉的一方向法院递交起诉状以及证据。 2. 法院对起诉进行审查。 3. 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进行受理。 4. 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进行立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