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账只报税会被发现吗?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做账和报税是两项至关重要且紧密相连的工作。做账,简单来说,就是对企业日常的各类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整理,形成规范的会计账目;而报税则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定期向税务机关申报并缴纳相应税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九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帐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帐,进行核算。同时,该法第二十五条明确,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依法报税,还要规范做账。 没做账只报税这种行为,是存在很大被发现风险的。税务机关有着一系列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手段。一方面,税务机关会对企业报送的纳税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例如将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等数据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如果发现异常,就可能会进一步调查。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在必要时会对企业进行税务检查,一旦检查发现企业没有规范的账目,只进行了报税,那么就会认定企业存在问题。 如果被税务机关发现没做账只报税,企业会面临诸多不利后果。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规定,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帐簿或者保管记帐凭证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其次,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纳税申报不准确,进而引发偷税、漏税等问题,企业可能需要补缴税款、滞纳金,甚至面临更严厉的行政处罚。此外,企业的信用等级也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会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产生诸多限制,比如在贷款融资、招投标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所以,企业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做好做账和报税工作,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