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欠的工程款能预测是否能要回来吗?


被欠的工程款是有可能预测能否要回来的,但并没有绝对准确的方法。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预测: 首先是欠款方的经济状况。如果能了解到欠款方资金雄厚、经营状况良好,只是暂时拖延付款,那么工程款要回来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反之,若欠款方负债累累、濒临破产,要回工程款可能就比较困难。 其次看双方的沟通协商情况。要是欠款方态度积极,愿意沟通并承诺还款计划,这是比较好的信号,说明有解决问题的意愿。但要是对方态度恶劣、拒绝沟通,那增加了要回工程款的难度。 从法律途径角度分析,如果通过法律诉讼,证据充分且符合法律规定,胜诉可能性大,那么要回工程款就有法律保障。即便对方败诉后不主动支付,还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从法律规定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零七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根据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这为承包人追讨工程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了起诉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这是通过诉讼途径追讨工程款时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 如果要回工程款的希望渺茫,也不要放弃,要积极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及时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等。 相关概念: 发包人:就是把工程发包给承包人进行建设的一方。 承包人:指承接工程进行施工建设的一方。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强制执行: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